close

終於在兵荒馬亂之際完成第一年學業。沒太大心得,就是忙、茫、盲、氓。

美國跟台灣的研究所差別在哪?學生有何不同?心境有何變化?這些問題我都答不上來。不是我不負責任(或許是),可誰對過去有清楚的輪廓?人生不是教課書有一定的答案、制式的解法。一切都在模糊中含沙混泥中拖過。E. M. Forster筆下的Maurice說的沒錯:生命中最愉快的時刻,總在後知後覺才體悟。【註】這跟挑西瓜、選伴侶似乎道理相通?但跟某人相處的時間是palpable(這種觸摸的到,卻只存在回憶的感動,究竟是真是幻?),可你西瓜沒吃著,伴侶也僅停留在印象很好。

前者頓悟太晚;後者吃不到的最香、最甜。

其實當初忙完台灣的論文後,不到半個月就轉移陣地來到Ann Arbor。我不想用趕鴨子上架形容自己,但一切也就在計畫中規律滑行。或許這也解釋我喜愛收集課程大綱,卻厭惡在備忘錄記錄每禮拜的演講(就是懶!)。我喜歡別人告訴我可以預期什麼,但不想將自己的人生困在幾點幾分的既定行程。這兩者衝突嗎?

換個比喻吧:我喜歡在固定時間收看Friends,卻從不曾在固定時間吃飯、洗澡。(好爛的比喻。)我們喜歡有routine來規律作息,作息卻永不正常。但「一禮拜七天」這樣的counting,是折磨的循環,還是上帝詐唬的小把戲?

這一年學了什麼?除了滿書架一堆未讀、只讀一半、讀完卻一知半解的書,我得到什麼?這問題無解。理論讀再多,人家一打太極,也就乾坤大挪移;當小說變成作業,閱讀的樂趣早已消磨殆盡;再怎麼喜歡寫報告,一有deadline,就開始六神無主、精神渙散。

我真的很賤!明明書讀不完,卻每天上部落格。這算飲鴆止渴嗎?對於海內外見不著面的朋友,可以放肆暢談,甚至喧賓奪主,但真正見面,我恐怕又是死魚一條……

快給我分隔線!快!快!快!

Daniel Powter的Bad Day來的正是時候。跳開男女主角「不打(傘)不相識」的情節不談,每日生活早已將人催槁地不成人形。每天花多久等公車、捷運?忍受多少同事、同學絮絮叨叨?吃著路邊急就章的食物?巴著一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常常一人面對三五人群,卻笑不出來?學不開的牡蠣搞自閉?(其實我痛恨別人說我搞自閉。我也是可以笑到花枝亂顫地,謝謝。)望著路上行影成雙,不是攬鏡自憐,就是散發不死咒怨?

捷運看板的塗鴉,是該有警察阻止;但那一片留白到慌的心情看板,擱置在那的主因卻是故步自封的自己。男女主角的塗鴉解放那無語的沈默;這部落格也因為大家留言解放我呢喃的寂寞。

解放?多矯情、煽動的字眼!這沒紅衛兵,但我期待一支小紅傘。我們都想當別人的夏日涼風、冬日暖陽、雨天那把傘。這些我在部落格找到了。


Maurice是我在課堂上讀到的小說,內容涉及英國階級制度、同性戀、婚姻、仇視女性等話題。雖然故事結局是個happy ending,回歸田園(pastoral)那種單純,我卻不是很滿意。可能是太天真夢幻、太憤世嫉俗吧?

下面節錄的段落來自第十三章,主要是說男主角Maurice某日跟大學學長Clive驅車(腳踏車)遠離人群、睥睨生死(They cared for on one, they were outside humanity, and death, had it come, would only have continued their pursuit of a retreating horizon [76].)。雖然只是平常蹺課的一天,Maurice事後回想起來,卻是刻骨銘心:

When they parted it was in the ordinary way: neither had an impulse to say anything special. The ordinary day had been ordinary. Yet it had never come before to either of them, nor was it to be repeated (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ve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